让城市“会喝水”——常德市治水护水工作掠影
地处沅澧流域、足球即时比分_188比分直播-【中国科学院】@之滨的常德,是历史名城,也是著名的水城。西足球即时比分_188比分直播-【中国科学院】@湖是常德儿女的母亲湖,沅水、澧水是常德人民的生命河。穿紫河、护城河、新河、柳叶湖等像城市的血脉,一息不停泵送着生机与活力。
穿紫河。何英满 摄
近年来,常德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实际,科学谋划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思路,统筹推进9大类工程148个项目,基本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无内涝、水体无黑臭、热岛有缓释”的总体目标,探索了一条山、水、城相融可持续的南方丰水地区城市建设新路径,构建了水清河畅、宜居宜业、产城互动的生动局面。
“五建五化” 变城市之“忧”为城市之“优”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常德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成区快速扩张,随之而来的是,雨水调蓄渗滞能力减弱,水体黑臭和内涝问题突出。
横穿常德市江北城区的主要内河穿紫河,也曾一度被污染。其沿岸曾密密麻麻分布了118个排水口,直排河中的雨污混合水,不仅使河水变黑发臭,也使河床越淤越高。
为解决困境,常德市从2004年起就积极寻求开展国际合作,高起点治理城市水系。2015年常德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这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承载着如何贯彻落实足球即时比分_188比分直播-【中国科学院】@生态文明思想,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理念的重大使命。
常德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有较好的实践基础,进入试点以后,坚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高效有序推进各项试点工作。在工作中,主要是把握和突出了“五建五化”。
“海绵”留住天上水。石燕 摄
统筹抓建,高位推进一体化。常德市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为副组长,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和9个工作组,从相关职能部门抽调有实践经验、有专业特长的干部,统筹抓好试点建设,统一履行策划、组织和督导等职能,并建立完善了“办公室一周一调度、分管副市长一月一调度、市长一季一调度”的运行机制。
定标管建,规划指导科学化。坚持建设既要“面子”更要“里子”的海绵城市,对试点工作实行科学规划、科学定标、科学建设。重新划定“红线”、“绿线”、“蓝线”,制定实施了建设试点3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编制修订了10多个专业规划,40多项建设、管控、维护制度规范。
示范带建,试点建设有序化。坚持以试点示范为带动,有序扩大试点建设范围,让建设成果惠及更广泛、更全面。在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原定总面积41.2平方公里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双修”,将海绵城市建设由中心城区试点区域向各区县(市)城区及乡镇等非试点区域扩展延伸。截至2021年底,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成区达标总面积达到54.69平方公里,远超国家要求的20%。
合力共建,资金筹措多元化。为解决试点项目建设资金难题,常德市建立了政府投资、市场融资、社会筹资多元化资金筹措模式,改变了海绵院落改造由政府包办的模式,实行财政试点项目建设设计费统一买单和给予定额补助,其余资金由业主单位自筹。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吸引了北控水务、首创水务等社会资本参与海绵项目建设。
长效促建,产城互动良性化。始终坚持试点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产城互动,促进产城融合。成立了专业海绵公司,积极与国内高等院校联合组建海绵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与湿地研究院,催生了一批新型技术和材料企业,带动了一批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注重在建设中融入大量旅游元素,实现了建设试点的良性循环。
此外,为解决好建设技术难题,常德市积极聘请国际国内资深技术团队承担专项规划和项目设计,举办国际研讨会,选派专业人员外出学习考察,组织高等院校和企业开发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实行海绵工程与园林绿化工程有机融合,提升了海绵城市建设品质品位。
“对症下药”引领城市建设新风尚
建成一座“会喝水”的海绵城市,常德,一直在路上。
穿紫河作为中心城区重要水系,改造前汇水区域范围内城区有16处内涝积水点,内涝频发,水生态破坏严重,水环境恶劣,水系几乎无自净能力。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启动后,常德市运用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理念,对穿紫河流域进行系统化综合布局,在空间上构建以穿紫河为核心,向外依次为水系绿带、滨水建筑区和其他区域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通过海绵化综合治理,穿紫河雨水排放能力显著提升,水质明显改善,水系实现连通,水生态得到系统修复,同时拉动了周边区域土地变现和升值空间,大大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循环。
滨湖公园为常德市中心代表型水景综合性市政公园,由于常年自我封闭,园内污水直流,无雨水收集管渠,湖体缺乏大型水生植物,水体自净能力差。
碧水蓝天滨湖美。徐忠诚 摄
常德市运用河湖治理海绵模式改造滨湖公园,消除了黑臭水体,使其雨水排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自净能力明显增强,湖滨带、湖面及水下景观显著提升,水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
芷兰小区建于1988年,建设年代久远,路面多积水点,小区设施陈旧,硬质地面不具备透水功能,且停车位严重不足,绿化带土壤板结。
经过海绵城市改造后,芷兰小区雨水径流得到有效控制,道路已不存在积水现象,水体水质得到显著改善,绿化景观品质明显提升,停车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
紫菱路为市中心主干道,改造前道路雨水直排进入周边水系,污染排放量大于水体的保护需求量,对河流造成一定污染。同时,道路周边缺乏可利用的雨水管理空间。
结合海绵城市布局,常德市对紫菱路采取源头减排末端治理方案,通过道路设施改造,紫菱路的地表径流雨水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消除了人行道积水现象,不再对水系造成污染。同时,人行道植物多样性大大增加,生态环境更加亲近自然。
值得一提的是柳叶闸和花山闸的“水系连通和水系安全模式”。柳叶闸和花山闸的建立,不仅实现了新河、沾天湖、柳叶湖、穿紫河的水系连通,还提高了整个江北城区的防洪蓄洪能力。通过闸门控制,在稳定水系水位的前提下,实现了新河和穿紫河的降堤退堤,拓宽了河道,为市民提供了高品质的滨水亲水空间。
守护好一江碧水 水城新景幸福绵长
通过多措并举抓试点,统筹做好水文章,常德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和谐共赢。
水安全大幅提升。在17个汇水区源头大量新建和改造LID(低影响开发模式)雨水设施和排水设施,退田还湖扩大雨水调蓄空间,实现精准控制城区水体水位,“城市看海”现象已经成为过去,有效保障了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用水安全。
水环境明显改善。清除城区内源头污染源,截流处置径流污水,实施河湖清淤和生物净化水体,整体连通城市水系,城内各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标准IV类趋优,昨日的臭水河成为了今天的风光带。
与湖同居。牛学龙 摄
水生态不断优化。重建与修复重点河湖生态泊岸81.66公里,动植物多样性生存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形成了更加良性的水文生态。市内河湖泊岸植物生长茂盛,鲜花四季盛开,成为城区一道道靓丽的自然风景线。
水产业繁荣发展。海绵城市建设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美丽经济”,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建材产业、房地产业、商贸业、旅游业市场在城市水系周边不断衍生,带动了经济繁荣发展。
老西门夜色。李格 摄
水文化有机传承。修复重建老常德时期的麻阳街、大小河街、老西门、窨子屋、白鹤山古镇等历史记忆,新建德国风情街、婚庆产业园、金银街等特色商业街,使老常德的内河码头文化、老常德商业文明得到传承。
水管理日趋智慧。建成污水处理、给排水、海绵城市项目建管绩效数字化管理平台和云计算中心,智慧水务系统基本形成,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水务管理正在逐步向智能化转型。
今后,常德市将全面巩固发展海绵城市建设成果,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自觉践行“守护好一江碧水”的使命担当,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