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实行垃圾分类减量助推河长制
农村垃圾乱堆乱放、有增无减,不仅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严重污染了河湖库水体水质。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将将垃圾危害程度降到最低。近年来,壶瓶山镇大胜村着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河长制工作的落实。
一是重宣传,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该村通过多次召开村民大会、村民小组会、屋场会、户主会,发放《垃圾分类减量的规定和操作细则》等形式,向村民宣传了垃圾分类减量的意义和做法,打好了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的群众基础。当地群众向河湖乱倒、乱堆垃圾的现象明显减少;二是重投入,不断添置垃圾分类减量设施。该村投入资金10多万元,不仅给农户购置了垃圾收集桶,还在中心地段修建了3个再生资源回收屋,号召村民把塑料、玻璃、纸类、金属、织物、有毒有害等六类垃圾送往回收屋,分别放置在回收屋里面的六个格子里。真正实现了垃圾户收集、村分类、乡处置。另外,村里还明确了4名河湖管护员、保洁员,不定期实行河道保洁,清理、打捞河湖垃圾;三是重机制,不断减少垃圾产生途径。为减少垃圾源,该村组建了村级环境卫生理事会,与440户农户签订了垃圾分类减量、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责任状,并投资2万多元购置了440套玻璃杯分发给440户农户。同时与本村小商店,生活超市签订不准销售塑料杯子责任书,要求农户赈酒时用纸杯子、玻璃杯子、瓷缸子取代塑料杯子,大大减少了垃圾产生源。四是重监管,不断巩固工作成效。该村按照地域,把全村分成3个片区,每片确定1名片长,具体负责宣传、检查垃圾分类减量工作,3个片定期交叉检查,及时对检查结果,通过广播和张榜通报公示。各片形成了垃圾分类减量“追、赶、超”的良好氛围。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该村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村民的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卫生习惯日渐转变,村容环境大为改观,河湖垃圾明显减少。在没有实施分类减量前,村里每天产生2吨多的生活垃圾,实施垃圾分类减量后,每天只有1吨垃圾需要运至压缩中转站,垃圾减量达50%,河道两岸不见垃圾踪影。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