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加坡治国经验谈常德水利事业发展
学习新加坡经验 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水利大发展
――从新加坡治国经验谈常德水利事业发展
陈安生
(2009年4月24日)
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根据活动的安排,要我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一次主题讲座。适逢去年年底,在市委的组织下,我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了学习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新加坡的美丽、文明、富裕、和谐。在新加坡,虽然没有提科学发展观,但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无不符合科学发展,每一个生活细节、工作环节无一不体现出科学发展,每一个新加坡人的骨髓里无不渗透科学发展。新加坡正演绎着科学发展的华美乐章,舒展着和谐社会的绚丽画卷。
一、新加坡印象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位于马来西亚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咽喉,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枢纽。其国土由58个小岛组成,面积622.6平方公里,总人口468万。它是一个集国家、首都、城市、岛屿于一身的国度,历史上曾长期为英国殖民地,1959年实行自治,1962年加入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脱离联邦独立建国。到现在,虽然建国时间只有44年,但在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领导下,克服自然资源匮乏、内需空间狭小等不利因素,如“凤凰涅槃”一样崛起于东南亚,国民生产总值从1965年的人均600美元,到2008年的3.6万美元,增长了50多倍,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成为仅次于瑞士、日本、德国的现代化发达国家,跻身于“亚洲四小龙”之首。2008年,新加坡以其商业环境最优、经济自由度最高、政府最廉洁而位居全球综合竞争力第二。国际上对新加坡的评价是:站在最小的国土面积上,创造了最大的发展空间,赢得了最大的经济成果,同时也得到了最大的国际声望。在新加坡,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个方面:
1、新加坡城市优美。新加坡国土由58个小岛组成,从东到西长42公里,南北长23公里,共622.6平方公里,面积比津市稍大,相当于临澧县的一半,澧县、鼎城的三分之一。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5米,最高海拔166米,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潮湿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年平均降水量2400多毫米,总人口468万(其中公民和永久居民37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500多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虽然新加坡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但处处花团锦簇,林荫夹道,车辆奔驰在街道上,就如同穿行在森林中一般,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在土地比黄金还贵的新加坡,丝毫没有感觉到高楼的拥挤,市井的烦燥,空气的污染,人流的喧闹,而是绿地成片,鲜花遍地,道路宽广,视野开阔,四季常青,一尘不染,是典型的花园城市国家。
2、新加坡经济发达。1824年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1965年独立建国,在短短40多年的时间里创造了发展的奇迹,成为受到世界称羡的“小国中的大国”,现在已是世界公认的品牌国家。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3.6万美元,是亚洲及至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有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同时,它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硬盘生产国,世界上第二大钻井平台生产基地,世界上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上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世界第五大金融中心,东南亚的“硅谷”。新加坡对外贸易占东南亚的1/3,93%的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2005年人均寿命80岁,普遍享有医疗保险,全球化程度世界最高。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排行榜,新加坡列第2位。
3、新加坡社会和谐。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信仰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全国华人约占75%,马来人占14%,印度人占9%,其他族群占2%。建国之初,种族矛盾突出,住屋不足,广大民众生活水平低下。在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长期领导下,民族之间相互宽容、尊重、平等、团结和融合已成为风尚。在考察学习中,我们也深深感到新加坡政党与政府、政府与民众关系,融洽和谐,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二、新加坡经验
解读新加坡的治国经验,有很多,象高度发达的经济、多元和谐的社会及高效廉洁的政府等,但最能引起我强烈共鸣的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烈的危机意识。古人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于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如此。与近些年国内的歌舞升平相对,这四十多年来,新加坡人上到政府官员、下至普通民众,始终都怀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在学习期间,这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已经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新加坡人的生活哲学。正如新加坡阳光集团执行副总裁杨建伟所说,危机意识是新加坡的国魂。借鉴新加坡经验,首先要学习其强烈的危机意识。
独特的生存环境催生出危机意识。新加坡国父、现内阁资政李光耀曾说:“要理解新加坡,你必须从一个几乎是不可能的故事开始:它不应该存在。”这个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的小岛,南面与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北面通过柔佛海峡上的长堤与马来西亚紧密相连,退潮时,主岛面积只有500多平方公里。李光耀曾担忧地表示,“如果海水上升3米、4米、5米,那会给我们造成什么?新加坡一半的地方都要消失”。生存,是新加坡一直忧心忡忡的问题。由于新加坡地处东南亚“海陆空的十字路口”,因此被视为东南亚的“心脏”,上天在赐给新加坡优越的地理位置的同时,几乎没有给它任何资源,就连饮用水、沙子都需要进口。1965年新马分家后,新加坡变成了一个没有躯体的心脏,生存问题非常艰难。当时就有人说新加坡 “根本无法独立生存,新马合并就像日出、日落一样,不可避免”。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开国的领袖充满了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生存意识。他们非常清楚知道,国际社会没有责任为新加坡提供生计,新加坡不能够靠讨饭钵过活;新加坡要成功,必须做出非比寻常的努力,人民绝不能有依赖援助的心态,必须自力更生。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他们为了避免受制于人,开发出了新生水技术,有效解决了水资源等一个又一个难题。
无处不在的危机意识。在新加坡,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怕输”、“输不起”。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经济界人士,无论是教授学者还是市场小贩,每个人在说新加坡的发展时,总会提到国小地少、资源匮乏,没有粮食、没有果蔬、甚至没有生命必需的水资源,什么都得依靠进口。因此,在这个小岛上生活的人们懂得,只有努力奋斗才能生存下去,危机意识渗透到了他们的骨子里。在新加坡,人人工作不敢懈怠,他们走路快,节奏快,干事快。老师在课堂上会这样灌输学生:“新加坡是个没有第二次机会的国家”。新加坡的小贩在包装好游客的购物后,言词恳切地加上一句:“一定再来新加坡玩”。在忧患意识的促使下,新加坡在资源的利用上,甚至达到了“斤斤计较”的地步。在这个城市国家,每一块土地都有编号;对生态环境实行严格细致的管制;为节约空间资源,很长一段地铁就建在内河下面。在忧患意识的促使下,新加坡实施强制国民服役,凡适龄健康男性公民必须依法服兵役。国内空间有限,就在台湾等地租借场地,进行人员训练。军人退役后成为“战备人员”,每年还要回原部队参加一定时间的军训,一旦需要,将随时应召保卫国家安全。新加坡国防开支居于政府预算首位,占到财政支出的33%。他们拥有在东南亚首屈一指的国防实力,陆、海、空三军和特种部队齐全,人员精干,装备优良。
时值今日的危机意识。即使是在取得了很大成功的今天,新加坡人仍然警惕地注视着遥远的地平线上可能出现的任何危险:他们关注中国作用的上升,关注气候变化,甚至非常关注朝核问题,即使它距离朝鲜半岛比很多亚洲国家都远。因为在他们看来,朝核问题一日失控,东亚地区就会紧张,这会波及东南亚,从而影响新加坡。对此,李光耀这样解释,“迄今为止我们已存在了40多年。我们还会存在吗?这取决于世界局势。它不单取决于我们自己。” 李光耀还曾说:“稍有疏忽、失误和差池,多年的成果和心血便会毁于一旦,新加坡便会一夜之间被打回原形。”总理李显龙也说:“小国若不出类拔萃就会遭遇危险。”据说,他的办公室里就悬挂着中文书写的八个大字:“居安思危,戒奢从俭”。近年来,为了让新加坡更具竞争力,新加坡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他们设立了国立研究基金会,要在5年内投入50亿新元进行世界顶尖的研发工作,希望以此建立新加坡自己的知识产权。为巩固旅游业,新加坡政府甚至2004年批准在国内建2家赌场:一个是由美国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投资50亿新元的滨海湾综合娱乐城;一个是由马来西亚云顶国际投资52亿新元的圣淘沙综合娱乐城。这个明显有悖其价值观的做法,也经历了激烈的争论,但新加坡人最终还是打破了禁忌。有人说出了大多数新加坡人的想法:“做什么事都会有好有坏。多年以来,新加坡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阶段,如果还一直在原地踏步的话,若干年后,新加坡势必会被世界淘汰”。新加坡执政党、政府和民众对国家生存与发展具有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成为新加坡发展的不竭动力,导致新加坡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中,总是能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等。
(二)科学的水务管理。讲水务管理,主要与我们职业息息相关,同时也是我作为水利局长的职责使然。新加坡尽管年降雨量达2400多毫米,但由于面积只有600多平方公里,国土面积较小,大量收集雨水难度较大,新加坡依然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只有211立方米,居世界倒数第二,相当于中国的十分之一(2230立方米),而中国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新加坡以如此之少的水资源量,却保证了新加坡近400万居民的日常饮用、支撑了新加坡发达的经济和社会,新加坡水资源管理卓有成效。目前,新加坡是亚洲饮水最安全的国家,全球海水淡化技术最完备的国家,全球水务管理模范国。新加坡水务管理的成功经验,主要是三点:
1、开源节流双管齐下供水。新加坡政府把水资源比作咽喉,2002年提出了国家“四大水喉”的概念。这“四大水喉”包括雨水收集,向马来西亚(柔佛)购水,新生水和海水淡化。新加坡政府从开源与节流两个方向入手,逐步提高国内水资源的自给能力。目前,新加坡淡水自给率达到50%。其方法主要:一是将分布各地的集水区收集的雨水,引入各大蓄水池,经水厂处理后进入供水管网。集水区通常也是自然保护区,其土地专门用来收集雨水。新加坡现有的集水区库容约为1.42亿立方米,每日可提供大约68万立方米的供水。新加坡政府计划到2009年,将现有的14个蓄水池增加到17个,将集水区面积扩大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二是循环利用水资源。新加坡政府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成功开发出“新生水”技术,即回收生活废水加以循环利用。目前新加坡已经建成3座新生水工厂,日产新生水2000万加仑(约9.2万立方米)。其中,300万加仑(1.36万立方米,约占新加坡用水总量的1%)作为间接饮用水,通过管线输送到蓄水池,与自然水混合使用。其余的则送往芯片工厂等地,作为高等级非饮用水,用于商业用途。三是海水淡化。2003年,新加坡采取以BOT方式,投入约2亿新元,建设日供水量为13.6万立方米(3000万加仑)的新泉海水淡化厂。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采用反渗透膜技术的海水淡化厂。该项目已于2005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日产淡水量可满足新加坡10%的用水需求。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有限水资源、确保供水安全,新加坡通过严格立法,以管制土地的应用和征用。仅政府在选择合适的地段作为集水区时,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就有水源污化管理及排水法令;制造业排放污水条例;畜牧法令;毒药法令;公共环境卫生法令;国家公园法令与条例;公用事业(供水)条例;公用事业(中央集水区与集水区公园)条例等。有了这些法律保障并严格依法行事,新加坡从根本上杜绝了污染水源的事件发生。与此同时,新加坡环境部也采取了多种措施以保护水源,如在蓄水池的周围建立绿化带,禁止在集水区内设立养猪厂及饲养有蹄动物,规定所有的建筑物必须装置现代化的设备,工厂排出的污水如若超标,必须建造污水处理厂,限制新组屋区的建筑物密度,将有污染的企业迁离集水区等。
2、专门机构监管用水。在新加坡,节约用水已经成为该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他们制定了完整的节水制度和节水计划,并设立了专门的执行机构。早在1979年,新加坡便建立了节水监查办公室,其主要职权是:制定节水计划:检查高层建筑物的水箱,确保这些水箱很好地得到保养;调查节水方面的违法活动,采取法律手段打击违法者;批准在新加坡的销售和使用的管件及供水设备;进行漏水侦查工作。1981年又成立了节水办公室,其职能包括:向用水大户提供节水措施的建议,进行用水审查;审查新的或附加的用水申请;引导集约化用水工业的设立;对公众进行节水宣传和教育。
在强化公众节水意识的同时,新加坡还通过行政和经济手段推进节水工作。从1983年开始,新加坡政府强制在公用洗手间内安装延时自关水龙头、水流调节器及减压阀等节水设施。公用事业局还定期检查这些设施,以确保其正确安装和正常使用。对于家庭和非家庭房屋的用水,必须向公用事业局提出申请并获批准。另外,所有用户必须保证采取各种措施节约用水来减少用水需求量。公用事业局还定期对消费者进行用水审查并提供节水建议。每年公用事业局大约走访3800个用户,包括工业用户、商业用户、酒店、共管式公寓、建筑点及公共场所等,向他们强调节水政策。公用事业局还鼓励耗水量高的用户委任用水控制员,定期监控其节水以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新加坡还鼓励电子和电镀行业等用水大户,重复使用工业用水。在新加坡公用事业局的协助下,晶片加工厂开发出内部水循环系统,将用水的重复使用率提高到70%。
3、经济手段促进节水。经济手段调节是一种重要而且有效的方法。统计数据表明,新加坡自实行后,居民人均用水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如2002-2004年间,新加坡人均用水量从165升/天下降到162升/每天。新加坡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调整水价。目前,新加坡家庭用户每月用水量在40立方米以内的水费为1.17新元/立方米,节水税为30%;如果超过40立方米,水费则上升到1.40新元/立方米,节水税上升到45%。对于耗水大户的船舶用水,政府征收较高的水费,为1.92新元/立方米。而对于月用水少于20立方米的用户免收节水税。在新加坡,用水户除了交纳水费、水保费以外,还要交纳污水处理费和清洁费,是一项法定性的收费,用于进行污水处理和对现行排污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的费用。在1997年以前排污费对所有居民按每立方米0.1新元,2000年以后上涨到每立方米0.3新元。这对新加坡居民的用水需求有着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所以新加坡人在用水上十分注意。
此外,新加坡有关当局还采取提供节水补助以鼓励节水。如节水补助计划,明确提出对节水量大于50%的项目,提供高达仪器设备总投资额50%的补贴。又如“省水建筑”活动,鼓励商业用户自己装置省水配件,减少用水量。至今,有200多个政府机构以及商业用水大户参加了该计划,节约了总共5%的用水量。
(三)强势的精英治国。精英治国是新加坡的治国方略之一。李光耀认为,新加坡受限于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匮乏,所能凭借的唯有人力资源。国家、政府与公共服务机关不容许靠裙带关系的角色领导,而只能由精英来治理。新加坡决策者们的所有决策都围绕这一治国理念展开。
1、坚定不移地实施“精英治国”方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是世界政党中为数甚少的连续执政40年以上的政党之一。为什么能独党执政40年?第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居安思危,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坚定不移地实施‘精英治国方略’”。在新加坡国会84个席位中,人民行动党占居82个。对人民行动党之外的“精英分子”,总理还会亲自找其“喝茶”谈话,邀请其加入人民行动党,通过邀请入党的方式,将社会精英吸收到人民行动党组织中来。第二条就是“定向培养”,由人民行动党或国会高层为其设计成长、发展路线图。新加坡每年不分种族、贵贱、贫富,在全国大学生中评选出3名至4名总统奖学金获得者。获总统奖学金的学生由国家出钱送到世界著名大学深造,并把他们作为未来常任秘书、次长、部长级后备人选。第三条就是要求政府内阁成员必须是真正在德能勤绩各个方面的“精英”,把“精英”治国体现落实在各个方面。现在,新加坡政府以高效闻名于世,总共15个部;6.3万名公务员,公务员仅占居民人口比重的1.5%。公务员队伍中聚集了一大批精英人才,部长、高级公务员都是世界名校毕业的高学历者,这当中著名的就有吴庆瑞、拉惹勒南、杜进才等社会精英。
2、覆盖人才成长发展全过程的教育培训机制。新加坡的精英战略不是等人成为精英之后去实施,而是立足基础教育抓起:一是建立强有力的教育力量、经费保障机制。新加坡6.3万名公务员队伍中,教师有2.7万名,占公务员总数的43.5%,教育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23%,占 GDP的11%(同期美国为10%,中国为3%,世界平均水平为4%),是亚洲国家中最高的,且在各行业中,教师的经济收入处于第二位,仅次于国防军人;教育支出位居第二,仅次于国防开支。在师资、经费上保障了新加坡公民人人有书读,人人读得起书。新加坡基本教育(九年制)是免费的,大专学费由政府负担75%,个人负担25%。如果个人的25%还负担不起,可以拿奖学金、代学金或教学金(条件是毕业后必须当教师)。二是实行广泛的双语与技能教育。新加坡使用四种官方语文:英文、华文、马来文和淡米而尔文。商业和行政方面以英文为主,许多人都能听会说,多数新加坡人都掌握两种以上的语文,即英文和母语。新加坡从小学开始除实行英文教学外,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本国另外三种官方语文中选学一种,为学生今后发展铺平语言交流路子。在学生的发展前景上,初中毕业后可走高中――大学的发展路子;也可走中专――大专之路。中专、大专主要是学技术。从而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三是人生全程跟踪的教育和知识更新培训措施。第一是实行公务员培训计划。要求公务员每年要有100小时的培训;第二是鼓励和支持企业的员工发展计划。国家统一征收企业员工工资总额的3%,用于员工的培训;第三是“乐龄”(老年人)培训计划。新加坡鼓励退休后的老年人继续工作,对吸收“乐龄”参加再就业培训的公司、企业,政府根据培训对象的年龄给培训公司拨付培训经费。培训对象年龄越大,政府拨付的比例越高,有的可高达97%;第四是新兴产业培训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前两到三年对新产业所需人才进行培训;第五是交叉任职历练。在新加坡国会中的部长们,都同时兼任几个部的部长或副部长,交叉任职,多岗位历练。现在,新加坡的国民受教育程度在亚洲国家中最高,由此,在短短的40多年迅速地推动了国家结构的转变,即从6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到70年代的技术密集型经济,到90年代的知识型经济,再到新世纪的科研开发与服务型经济的转型。
3、实施润物无声的人才引进战略。一是把大学当产业来办。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国外优秀人才来新加坡读书。新加坡为吸引国外人才,每年都要从国外招收一批优秀高中生免费到新加坡学习。二是跟踪引进。对新加坡目前和今后发展的急需人才,新加坡政府实行跟踪引进。只要发现所需人才,新加坡政府会先请外国人去接触,摸清基本情况,紧接着由政府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考察组”主动出去,以宣传新加坡为主,一旦发现有所需要的人才,就主动联系,不动声色地安排最近的地方洽谈,一旦达成意向就主动为其办好所需手续。三是给外来人才很多优惠。第一是来去自由,时间空间度大。对来新加坡工作的专家学者,可以签定一年以上的聘用合同,也可以利用寒暑假短暂时间来新加坡讲学,或利用开会时间到新加坡开讲座,甚至可以完全不来新加坡,聘请其搞项目等。第二是政策优惠。对来新加坡工作的国外人才,其子女可以不按新加坡法律规定服兵役。在假期上,外来人才可以享受80天的休假时间,本地人才只能享受40天。在所得税交缴上,新加坡起征点高于其他国家,而且比例很低,一般在10%,为此,很多国家的专家学者都愿意到新加坡工作。新加坡提出的目标是,每年引进世界一流的博士500名。统计显示,新加坡外来人的70万中,其中属世界顶尖级人才的有6.7万。目前,资讯及通信领域中30%专业人士,高等院校40%的教授和讲师都是外藉人士,政府高官、金融等大公司CEO,外藉人士比比皆是。未来10年,外来人才对新加坡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40%以上。
4、积极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一是重点人才重点培养。新加坡每年都要选派优秀大学到国外一流大学去学习。为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国家不但全部负担他们在国外学习期间的费用,对获得奖学金的,国家还再给同等数额的奖学金。二是职业生涯拓展。在新加坡各职业中让你的才华、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和施展。如护士职业,可以通过学习拓展到超级护士,超级护士每星期有两天可以到门诊看某些疾病,让你成为半个医生。三是科学的考核激励措施。他们对不同的岗位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和内容。如对管理者只要求你把事情做对,而对领导者则要求做对的事。在考核的方式上采取半年评估报告、潜能评估、组织内排名。如对公务员的考核,年初组织有一个工作分配报告,半年主管有一个绩效评估和潜能发展报告,年终绩效排序小组对公务员的工作足球即时比分_188比分直播-【中国科学院】@、产出结果的能力、知识及运用、承受压力的表现、团队精神、责任感等要素,分ABCDE五个等次打分排序。被评为A级的可以立即提升,被评为E级的给予警告期9个月,到期后仍未改正的,予以辞退。
(四)有效的社会保障。现在,中国人背负“教育、医疗、住房”新的“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目标和作出的承诺。而新加坡已经成功破解了这些难题,成为政局稳定、社会文明、生活富裕、人民安居乐业、民族和谐相处的花园城市国家。新加坡在社会治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三点:
1、构建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社会福利体系。新加坡政府一贯重视社会福利问题,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福利措施。除有计划、有步骤、高足球即时比分_188比分直播-【中国科学院】@地解决住房问题外,政府也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设立了各种社会福利计划。由于社会福利体系完善,新加坡人民享受到很好的社会福利保障。但是,新加坡的社会福利制度也有其特色,那就是既考虑公平,也考虑效率。他们明确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提供帮助,但不养懒人”。换句话说,不是向穷人“送鱼”,而是“送鱼具”和“教会他们怎样捕鱼”。他们认为,应当在充分激发人民的劳动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来达到消除贫困的目的。但是如果仅在财富分配方面走得太远,就会抑制竞争和主动性。基于这样的理念,政府救助的对象只有老人、病弱者、妇女孤儿、残疾人四大类,每月救助标准为250-300新元,与我们的低保大体相当。在新加坡,18岁至60岁的成年男人没有生活救济,只有就业扶持。新加坡没有走福利社会的路子,它把重点始终放在为所有人创造公平的竞争机会上,通过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供技能培训等,鼓励人们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这样,即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也减轻了企业生产成本。
2、将社会统筹与个人努力相结合,妥善解决社会保障问题。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最基本要求。新加坡政府认为,在这方面政府责无旁贷,但也要充分调动个人通过努力工作为自己积累保障的积极性。中央公积金制度就很好地实现了这两方面的要求。该项制度是于1955年设立的一项强制储蓄计划,其最初目的是为退休后或不能持续工作的劳动者提供经济上的保障。经过50多年的不断完善,目前该项计划已经演变成一项涵盖养老、医疗、购房、家属保障等多方面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储蓄计划。其主要特点是先积累后提取,提取的多少根据积累多少决定。其主要内容包括:(1)所有具有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身份的雇员及自雇人员必须参与该计划。(2)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公积金。交费比率在不同时期和针对不同年龄群体有所不同。目前50岁及以下人士总交费率为其所得的33%,其中雇员本人负担20%,雇主负担13%。(3)所交资金全部进入个人账户,个人帐户又分为三个户头,即普通户头、保健储蓄户头和特别户头。普通户头的存款可用来购买房屋、进行投资、购买保险、支付教育费用以及填补父母或配偶的退休户头等。保健户头的存款只能用于支付住院费或特定医疗费用。特别户头则是留做晚年及应急之用。(4)公积金存款按照当期主要银行利率计息,利率每季度调整一次。公积金投资主要是买国债,其他投资形式只能在允许的清单中选择。(5)凡年满55岁、或永久离开新加坡或终身残废等人士,可申请提取公积金。参与人去世可以由指定受益人继承。(6)基金管理机构的经费不从基金或基金收入中提取,而是从利差收入及其他收入中解决。目前,中央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达310万人,占居民总人口的85%,就业人口的100%,构筑了广泛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了民众的后顾之忧,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同时,也使政府掌握了大笔长期储蓄资金。正是运用这笔可观的资金,政府大力投资兴建廉价组屋、填海造地、兴建港口、道路及商业设施。
3、高度重视解决好普通民众的住房问题。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土地面积狭小而人口密度很高,妥善解决好普通民众的住房问题对于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正因为如此,新加坡政府从1960年开始就制定并实施了“公共组屋计划”。从近50年的实践来看,该计划对于解决普通民众住房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新加坡93%的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其中85%住的是政府组屋,人均居住面积达24平方米,为亚洲地区最高。该计划的要点主要包括:(1)在国家发展部之下成立建屋发展局,其职责是负责规划和发展新镇和社区,兴建普通民众负担得起的住房。(2)政府拨出国有土地和征用私人土地,作为建屋用地,征地费及拆迁安置费等由政府负责。(3)政府通过低息贷款对建屋发展局提供资金支持,建屋发展局则用收缴租金、出售房屋、收取管理费等收入,偿还贷款。(4)组屋建设标准随着经济发展和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早期主要兴建标准较低的一、二室住宅,而目前则主要兴建较高标准的四、五居室住宅(使用面积约90-110平方米),三居室以下住宅基本停建。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老旧组屋翻新计划。(5)实施“居者有其屋计划”,鼓励人们利用公积金存款购买住房,并根据个人年龄、家庭、收入水平及财产状况等,确定是否具备购买资格及所享受的购买条件。值得特别提及的是,为了鼓励子女与父母同住或靠近父母居住,增强家庭凝聚力,居者有其屋计划还特别规定,凡第一次购买组屋者若在二级组屋市场购买一间靠近父母的住所,可获得40000新元的购屋津贴;若申请新组屋以便与父母同住或靠近父母,将比其他申请者有多一倍的抽中机会。
三、新加坡启示
学习新加坡经验,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常德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一名水利局长,我想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和见解。总的来讲,就是要紧紧抓住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重要时期,理顺思路,更新观念,大力实践新的治水理念,促进水利事业科学发展。具体来讲,主要是“两个意识”、“四个水利”。
1、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水资源既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又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近几年来,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还必须清醒看到,水利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有些方面还在加剧。人多水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依然是现阶段的突出水情,特别是在全球气候急剧变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水资源条件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依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特别是长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水资源过度开发、无序开发、低水平开发引发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等问题,依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美国曾提出,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水资源问题将威胁世界的粮食安全。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处在江南水窝子的长沙去年都曾由长江委紧急调水。同时,大江大河与中小河流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水利建设差距十分明显,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亟待解决。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和水利发展机制不活,依然是水利发展的突出障碍,特别是水利改革触及深层次矛盾,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攻坚克难任务艰巨。水利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水利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按照十七大对水利提出的新要求,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水利事业大发展、快发展。目前,已进入汛期,我提醒大家,要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宁可备而无汛,不可汛而无备。
2、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现在,中央把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把增加水利投入作为安排新增建设资金的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乘势而上,全力谱写新形势下治水兴水的新篇章,努力开创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新局面。
一是完善水利发展思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人水和谐,实现科学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核心理念。我市的水环境足球即时比分_188比分直播-【中国科学院】@不高,水资源承载力不强,水多、水少、水脏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完全适应。在推进工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进程中,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减轻或消除经济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特别是水环境带来的危害和负面影响,守住水资源开发的三条管理红线: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确保实现水多能相安,水少亦够用,水质不污染,确保水质、水量和水环境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可以给子孙后代留有发展空间。具体来讲,在防洪减灾方面,要科学安排洪水出路,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洪资源;在水资源配置方面,要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在水土保持方面,要加强预防、监督和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要严格落实我市水功能区划有关规定,全面禁止湖库投肥养殖,逐步退出珍珠养殖,加大水污染治理,保护好水环境和水生态,尤其要管好饮用水水源。
二是优先发展民生水利。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水利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幸福安康息息相关,防汛抗洪关系生命安危,饮水安全关系身心健康,城乡水环境关系生活足球即时比分_188比分直播-【中国科学院】@,水利建设关系生存发展。因此,坚持以人为本,优先发展民生水利,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水利发展的成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当前,我们要突出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抓好饮水安全工作,让人民群众喝上清洁卫生的水;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抓好水污染综合治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抓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积极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总之,要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使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效真正体现到为群众排忧解难上来,体现到实现和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
三是提高水利保障能力。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水利必须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也是水利发展的总体取向。针对水利发展中重点难点焦点问题比较多、矛盾错综复杂的状况,必须根据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实际情况,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协调推进。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解决现实突出问题同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抓好事关长远的重大水利问题,以重点工作、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和活跃全局。一要加快防洪减灾综合体系建设,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高防洪保安能力;二要加快供水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供水网络,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三要加快水环境安全体系建设,抓好重点区域、重点河道的排污治污,为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提供水利保障。总的来讲,要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确保防洪安全、粮食安全、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四是创新水利体制机制。改革是推进水利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几年,尽管我市水利改革迈出较大步伐,但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今后,水利改革要在打基础、管长远、解难题、促发展上下功夫,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法制化进程、促进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要深化水权水价改革,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水资源统一规划、配置和调度;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扩大融资渠道,实现水利投资稳定增长;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尽快走上良性运行的轨道;积极探索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促进我市水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要认清水利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深入调查研究,区分轻重缓急,精心设计方案,积极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